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小川紳介《古屋敷村》

【香港獨立電影節 HKIndieFF 2011-12】第三環節:
「獨立世界(一)」

小川紳介《古屋敷村 A Japanese Village - Furuyashikimura》
14/01/2012 (Sat) 2:00pm @ agnès b. CINEMA

門票現已公開發售!


摘錄自《收割電影-追尋紀錄片中至高無上的幸福》:

在古屋敷村拍遭寒流的稻子

  實際上我們現在,暫時放下了正在拍的稻子,離開我們住的牧野,到海拔高出200—250米左右的一個小村落,拍古屋敷村的故事。古屋敷這個名字很好聽吧?這裏過去曾有過一座金山。據說人們把礦山的坑道稱作“敷”,也寫作“鋪”。聽說,因為有金山,又有使舊了的鋪,就演變成了現在這個“古屋敷村”。實際上,這裡有很多金山的遺跡,而且帶花的地名有很多,比如“花谷”。大家都知道“使枯木開花的老爺爺”的故事吧?那個故事說的就是煉金術。講撒上一層灰後,如何煉出金子。日本人在很早以前,似乎曾把金子叫做花。比如說,有一首歌裡唱的“故鄉一統花一錢”,這裏的花就是指的金子,也就是錢。因為這裡的山谷能采到金子,因此就成了花的山谷,名字也就叫做花屋。我們去的就是這樣一個村子。

  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日本遭了很大的寒流?那時候,有一位與我們關係很好的大學老師對我們說:“這可是個好機會。一百年裡也不見得有一次這樣的機會。你們既然能把攝影機帶進去,還是拍一拍為好。”我們這夥人,耳朵根子軟,“既然有這麽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那我們還是去吧!”就這麽著,人一勸,就真的去了。當我們追蹤一個主題,追到半截斷了線,不知怎麽辦才好的時候,就當機立斷地轉換方向。這才是職業和業餘的不同呢(笑)。當然也不必就此吹什麽牛。我們就這樣轉換方向,到那個村裡去了。到那個村裡一看,稻子果然受了寒,一個個臉色蒼白地立在那裏。而且,有一點可以說是紀錄片的基礎,也就是說,我們一直堅持采取每一天的氣象資料,水溫、風向、日照以及氣溫等等。我們在記錄稻子的成長的同時,七八年間一直堅持做這件事。這些基礎資料都能帶過去。於是,我們帶著這些數據上到古屋敷村,在稻田的一角支上一個像模像樣的百葉箱。當然所有的觀測儀器我們全都準備了一套。這把村裡的人們嚇了一跳,不用說連氣象臺的人也吃驚不小。


  接下來就要看田村怎麽來把它形象化了。也就是說,冷氣這個東西,雖然是一股冷風或是一種濕氣,但你要把它視覺化就不那麽簡單。比如說天上有很多雲彩,你光憑肉眼看,分不出哪一片雲是冷氣,哪一片是普通的雲彩。因此我們就到田裏去,每天進行觀察。這樣持續了一年。村裡人都驚呆了。當時不論是田村還是我,都並沒有事先在腦子裡畫好一個藍圖,想好要拍什麽鏡頭,或是已經準備好什麽腳本。這些我們連想也沒想過。剛才講過,我們拘泥於這些事情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認為:人在這個過程中的感性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並不認為從物理的角度拍的冷氣,就可以算作是冷氣的記錄。我們想拍的是與自己有關的那部分冷氣,充滿了誤解和偏見的冷氣。另一方面,冷氣也有愛情。我們只拍這種東西,沒有這些東西的一個鏡頭也不拍。結果,田村整整花了二年的時間才把它拍完。

  不過,因為不放心拍得是否準確,我們在拍完以後,先做了一張很大的地形圖,又從氣象臺借來了資料,做了一次實驗,看冷氣到底是從多高的高度刮過來的。結果,田村拍的冷氣和實驗中的冷氣完全相同。連我們自己也吃了一驚。一邊拍的是大自然中的東西,一邊是模擬實驗,可結果卻完全相同。或許也有不同的地方,可是,剛才講過,我們拍的冷氣充滿了誤解和偏見,可實驗的結果卻和它相同!這才是真正的科學呢。科學就是追求真理什麽的,說起來很好聽,可是,真理這東西決不是沒脾氣的,而是有機的,並且是活生生的。基於這一點,我們才做了這個實驗。電影裡面這兩個方面的鏡頭都有,一般的人分不出哪個是在搞實驗哪個是真的。說到底,不花兩年的時間是不行的。


當我們把現實的髒面孔又撕下一層的時候

  我們就是這樣拍攝冷氣,仔細地研究稻子的。因為我們是種稻能手,於是,我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那些土質很好而稻子也長得胖胖的,通常能收八至九麻袋的稻田,在冷空氣到來的時候全死了,而土質差得不得了的田裡的稻子,在冷空氣到來的時候卻生氣勃勃的。這似乎有違常規。

  土質不好的田裡的稻子在冷空氣來的時候長勢很好,而土質好的田裏的稻子在冷空氣來的時候活不下去。這是為什麽呢?當我們記錄什麽的時候,碰到這些具體的問題,往往會顛覆我們的既成觀念。而且剛才講過,我們基本上是通過“窺視”進行拍攝的,這次的電影也是這麽拍的,所以明白了很多問題。比如說,生長著一百棵杉樹的地方,因為杉樹把冷空氣擋住了,因而保全了稻子等等。或者像剛才講的,本來長勢很好的稻子在冷空氣到來的時候全完了,而本來不怎麽樣的稻子卻一點事也沒有的情況,只是因為長勢好的稻子正巧在開花的時候遇到了冷空氣,而長勢不好的稻子在開花的時候沒有遇到冷空氣。就是這麽簡單而又理所當然。

  這些事情我們看在眼裡,並把它記錄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膠卷的量也增加了。於是,我們開始對這個村子感興趣了。開始的時候壓根兒就沒想過村子裡的事,可是在拍冷空氣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疑問:這個村子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如果說因為遭了寒流全村覆滅了這還可以理解,又比如說村子裡的女人們全都被迫去賣身呀什麽的。可現實正巧相反。說的極端一點,莫如說稻子遭了寒流的襲擊,反倒在某種意義上拯救了整個村子。為什麽呢?因為這樣可以拿到保險金。現實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透過一場寒流,我們看到的是奇妙而恐怖的現實。在稻子因寒流而依然發青的時候,事實上這個村子,或者說整個日本並沒有受到一點兒侵害。這是一種極為有趣的現象。

  現實的假面就這樣一下子剝落了。這麽一來,我們看到了隱匿在現實後面的另一張臉,很骯髒的臉。可我們不能就此止步,我們得把這張臉再撕下去。把假面撕下,讓第一張臉露出來,比較容易做到。可是你要把這張髒臉再撕下來,就不那麽容易了。因為,你看到這張髒臉的時候,就已經對人感到厭惡了,不那麽容易就能撕下的。拿我們這次拍片的經歷來說,當整個村子顯得很骯髒的時候,我們就想趕快把這髒東西扒掉。於是,我們看到的是美麗而閃光的東西,看到了活生生的人,看到了從赤裸裸的人的身上發出的光亮。我不知道用什麽語言來形容才好,我只是感到人活著是無限的美好。請不要把我的這種感情當做是多愁善感,因為我們那個時候真是絕望透頂了。

  再說點與此有關的事。我這個人,只有在自己和所拍攝的對象之間建立了某種關係之後,才會開動攝影機。我想這一點,田村知道得最清楚。我在拍片的時候,對自己所拍攝的對象,從沒有提出過任何強迫性的要求,一次也沒有。田村對這一點也是貫徹始終。因此,他把攝影機支好以後,就一動也不動地,靜靜地從取景器裡觀察。


  一般來講,大多數攝影師在支好攝影機以後,很容易把鏡頭試來試去。可是,田村卻不這樣做,而是把自己溶化在攝影機裡,通過取景器去觀察。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在這裡,你已經不能簡單地靠什麽感覺呀美學來解釋了。因為這時你和自己所拍攝的對象,就好比是一種相互碰撞的關系,這種時候,對方並不認為攝影機在拍自己,而是越過攝影機,在攝影機上感受到一種人格。也就是說把攝影機看做是田村了。我想,看過《三里塚‧邊田村落》的人,都會有這種體會。從這個意義上說,這裡已經不存在什麽攝影機了。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田村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此。並不是我在欣賞自己的夥伴,被拍的人對著田村的攝影機滔滔不絕地講,這是很令人害怕的。

  比如說我們這次拍的片子裡,古屋敷的婆婆講自己家族的故事。故事裡講分家分到這個窮山溝裏來,怎樣把村裏的財產搜刮到自己家裏來,要是不這樣做的話,就存不了錢。當然,老婆婆在一開始的時候是不會講這些事的,可是田村往那裡一待,好比空氣一樣,你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就像是一種波動,對方不知不覺地被吸引進去。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催眠,於是,老婆婆迷迷糊糊地就開始講起來了。

  這看上去很有意思。可是,光憑有意思,你也不能把拍的膠卷全用上。人家有兒女,也有孫子,又有這麽一堆家產,還牽扯到稅金的問題,這些你都不能不考慮。可話又說回來,要是把這些都刪掉,那我們豈不是徒勞一場。本來這個老婆婆就沒意識到攝影機在拍自己,當然我們是用攝影機在拍,可是,人家壓根兒就沒認為自己是在對著攝影機講話,因此,剪輯的時候簡直就像是在地獄一樣。你必須在某個地方把它剪斷,又必須在某個地方把它連上。那麽,在什麽地方把它剪斷或是連上呢?這裡根本就沒有什麽標準。

那時候紀錄影片中的“戲”開始了

  那時候,我們采取的一個辦法就是:不論是片子的內容還是整個故事的構成,都對被拍攝的人講。不管對方是八十歲的老婆婆,還是九十歲的老婆婆,所有的人都講。可能的話,還要請他們來看樣片,一邊看樣片一邊和他們商量:“你看這樣拍可以嗎”,“哎呀,這點好像不太好”,“再拍一遍吧”等等。這麽一搞至少要花一至二個星期的時間,可是,當這種關係一直持續下去的時候,不知什麽時候,對方開始為你操起心來:雖然剛才我講到這裡,這個部分還是刪掉吧?我這裡有這麽一張相片,你看有用沒用?等等。對方有機地動起來了,以膠卷為中心轉動起來。我認為:搞紀錄片,最幸福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就是因為喜歡這一點,才不會放棄拍片。真的。


  被拍攝的那個世界,咕嚕、咕嚕地轉動起來。想像得出來嗎?這個時候,又有一層假面被撕下。也就是說,很明顯地,它是紀錄片中的“戲”,絕對不是事實。NHK七點鐘播的新聞,那是事實,肯定的。可紀錄片就不是事實,很明顯那裏面有“戲”的功能。當老婆婆希望這麽拍自己的時候,“戲”就已經開始了。這是很美麗的事物,可以窺視到的。再沒有什麽比這更幸福的了。不過,你不能失敗(笑)。失敗了,那可不得了,你再也別想到那個村子裡去了。希望大家能明白這種緊張關系。

  因此,我們總是被一下子逼得走投無路。一開始你不可能看到假面,你去的時候還以為那是一張普通的臉。拍著拍著,你看到了很多東西以後,就會產生很多疑問。這個時候,假面啪啦啪啦地剝落掉,露出了髒髒的臉。僅僅這麽一下子,就能使你厭倦拍片。肯定是這樣的。可奇怪的是,這種厭倦又是使你繼續拍片的動力。搞不明白是生理在起作用還是什麽別的原因,在三里塚的時候,有好幾次都想卷鋪蓋卷兒走掉,沒意思,回去算了。這麽一來,就像發肝火一樣,要罵一通渾蛋什麽的。罵完了,剛才講的那種感覺就又回來了。還是有一種波動,人和人之間。在這種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能看到不同的局面。

  因此,再說一遍,我拍的都是事實。那個老婆婆,既不是演員北林谷榮,也不是什麽山田五十鈴,而是現實中的古屋敷的婆婆。不過這個老婆婆,表演得很出色。開始沒完沒了地講個不停的時候,看上去像是在演戲,其實還沒演,還比較接近新聞。可是,五分、十分、二十分鐘過後,開始擔心自己的臉,擔心自己在說些什麽,漸漸地變得不安起來。也就是說“戲”開始了,故事拉開了帷幕。

  這真像近松門左衛門講的那個若虛若實的世界。我想拍的就是這麽一個經常處於極限狀態的世界,就這樣拍下去。這就是我的記錄行為。這次的《日本國古屋敷村》,拍的就是這麽一個小小的村落。


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HKIndieFF2011-12:〈一個「不會完」的電影節〉

【香港獨立電影節】策展人之一、影意志藝術總監 序言
一個「不會完」的電影節

【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於2011年11月以「獨立焦點-小川紳介」揭開序幕。小川紳介用十三年時間,收割了電影;再過了這許多年,他的收成今天仍然滋養著香港的觀眾。電影的感染力沒有隨著戲院燈光亮起而消失,而是跟著觀眾一同走出去,再次發芽。我們寄望【香港獨立電影節】不只是一場盛宴,亦理應在社會上有更深遠的影響。

【香港獨立電影節】同時是獨立電影人交流的機會,如今天香港電影工業北移,好像已慢慢忘卻了我們是中國境內最能夠實踐言論自由的地方,第二環節「華人民間電影聯盟」,就是想探討國內外華人社區在主流以外可擔演的角色。我們不是要在現有的市場內鑽孔,不為追求短暫成功,而是希望透過交流,結合創新的力量,拍出更成熟的作品,也首次嘗試民間集資,打破一向由上而下被商業霸權壟斷的製作模式,希望建立一個更趨多元的社會,甚至衍生出一個運動。

在第三環節「獨立世界」,我們會在一月與及三月兩個映期繼續放映來自世界各地具獨立精神的電影。今年的選映作品大都具社會議題,遠至多米尼亞、塞爾維亞… 世界各地現正面對的種族議題、青年人苦無出路、選舉,網絡對現代人的影響… 種種議題,無不跟我們息息相關,當下在地的事情就是最能夠跟世界接軌的事情。

其實三個環節都在交錯進行著。我們並不是把【香港獨立電影節】以單個項目來對待,而是希望一直延伸討論和創作。就像小川紳介《三里塚‧第二堡壘的人們》的抗爭者在片末挖掘著一條不知通往何處的隧道:即使這一切最終都無法阻擋成田機場的興建,但這一幕卻深深地印在膠片上,四十年後繼續感動、激勵著後來者。在急功近利的香港,談這些並非一種奢侈,因為在「獨立焦點-小川紳介」的短短七個晚上,我們見證到香港有著一班這樣的年青人。

說到底,電影節始終會完,影意志也未必能以此規模長期營運下去,所以我們更要把握時機,把種籽撒開,一起灌溉,總會有收割的一天。

崔允信
【香港獨立電影節】策展人之一、影意志藝術總監



*******************************************************


HKIndieFF2011-12 第三環節:「獨立世界」將分成一月及三月兩個映期,先由 1月10日至16日 於香港藝術中心 agnes b.電影院放映共10套香港區及世界各國非華人地區的獨立影片,劇情及紀錄片俱備,並特別加映一場小川紳介《古屋敷村》,繼續與觀眾放眼國際,擴闊視野!

片目資料將於12月15日公佈!
門票亦會由當日起在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網上及電話購票熱線發售!


【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第三環節
2012/01/10 - 2012/01/16 獨立世界(一)
香港藝術中心 agnes b. 電影院


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藝發局「評審小組重審意見」,與及影意志回應第一波(影院發行)!





近來忙於籌辦電影節的第二及第三環節,影意志全體員工(其實也只有老中青三位:不受薪的藝術總監、一名全職及一名兼職)本已分身不暇,但一接到藝發局重審結果當然不能沉默以對,可惜又不能一下子騰出所有精力來逐點抗辯,因此,我們暫決定分期反擊,今天先送上整份藝發局「重審意見」書(見上圖,連同 cover letter 共四頁),先談「影院放映」一環!別擔心,我們會比搞足半年都只係解釋到點解當初拒資的藝發局更有效率和熱誠!

關於影院放映:

評審小組一邊「讚揚影意志現正進行的『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獨立焦點-小川紳介』有成績」,一邊卻指責影意志「過往進行的宣傳工作往往較倉卒,就算有機會獲取優質作品的放映權,仍未能吸引觀眾入場,實為可惜」,卻又表示「面對目前影院發行艱難的環境,影意志作為一個非牟利機構,實在不宜與商業機構競爭,以商業模式的影院發行,而必須構思可行的發行方法」。此等說法未免自相矛盾。藝發局此言,到底是否否定影院放映對於獨立電影的重要性,甚至是其可行性?抑或藝發局只是再次陷入 “觀眾人數大於一切” 的價值判斷,指責影意志反正做影院推廣都勢必沒有觀眾,也就是他們眼中的「可惜」和不成功?如藝發局並非抱這種心態,又何以突然「讚揚」小川紳介影院放映的「成績」???當初我們邀請了藝發局主席王英偉和行政總裁周勇平前來觀賞11月22日的小川放映及座談會,結果只有後者出席,並且表示「年紀大了,也沒什麼好討論」,影片放畢立即離場,並沒有留座參與座談會,令人質疑藝發局高層到底是否有心了解我們當晚,以至一直以來的工作意義所在?到底藝發局評定藝團工作成效的基準為何???你何不乾脆承認 “場場爆滿” 才是你們所認同的成效呢?抑或你們還有更加不能見光的評審準則呢?

再一個問題,藝發局眼中非影院的「可行發行方法」是什麼?藝發局:「如近日有藝團將影片帶入大專院校…更能接觸到目標觀眾」。影意志從來舉辦不少院校放映,過往半年更見頻密,當然我們深信藝發局看的成效又是數字多於一切,但我們不得不重申一件事的意義、影響力遠非可單單用數字作準的,影意志上訴初期,已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嶺南大學、港專、教院導師聯署及聯書支持影意志,我們的推廣工作和意義是有目共睹的,何以藝發局由始至終置若罔聞,反過來說我們根本沒有付出過?抑或你們從來不把民間意見放在眼內???

再說,藝發局指「在與放映場地合作上,評審小組認為藝團未能把握合適地點發展長遠的合作關係」。2008年,影意志被百老匯電影中心搶奪幾年來一同合辦的「香港亞洲電影節」,後來影意志曾主動聯絡百老匯電影中心負責人麥聖希 Gary Mak 查詢個別放映的合作機會,但遭受拒絕。此後,影意志當然沒有放棄影院放映的珍貴空間,即與 The Grand 影院合作各式放映活動,近年亦移師至香港藝術中心 agnes b. 電影院舉行放映及座談,即使去到 2010-11 年度,藝發局再沒有就影院推廣作出撥款,我們還是堅持在 agnes b. 電影院舉行了「獨立電影獨立『睇』」放映及導演分享系列。若然這些都不是藝發局所認同的「合適地點」和「長遠的合作關係」,藝發局,你能否直接指出哪裡才是你所肯定的合作場地,還有一個藝團是否必須長年靠攏單個場地,方為成功???



關於影院發行,一切一切,仲有得講,
待續!!!!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獨立焦點-小川紳介】網站更新、門票開售!



片目及座談會資料,現已於網站公佈 
Program details announced at website!

門票現正在各城市電腦售票處、
網上及電話購票熱線發售!
Tickets available now at URBTIX outlets,
internet online booking and telephone booking hotline!

票務查詢 Ticketing Enquiry:
URBTIX / 2734 9009

節目查詢 Program Enquiries:
影意志 Ying E Chi  / 2836 6282 (Mon-Fri)  /  hkindieff@gmail.com

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電影節 HKIndieFF 2011-12】及第一環節:「獨立焦點-小川紳介」預告!

【香港獨立電影節 2011-12】
慢遊世界 深思電影

2011年11月7日至11月22日:獨立焦點-小川紳介
2011年11月16日至12月16日:華人民間電影聯盟
2012年1月起:獨立世界


* * 今年影展主題設計: 
Concept & Graphic Design by Jacky Lau / 老實社團 

要做好一件事,有時候,是急不來的。尤其當我們所致力的,是去培育一種落地生根的文化,而非單單一次個別事件,一場曲終人散的盛事,一次過目即忘的電影節。

日本已故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這麼形容過他的影片:「用十三年的時間,收割了電影。」這裡指的收成,不止屬於小川本人或他的團隊,而是拍攝的、被拍攝的,與及觀賞的都能夠從過程和結果當中滋取養分;這裡談的養分,不單是影片得到多少場放映、多少個觀眾、好評或名利,而是影片為那些參與製作的、當代以至後世觀眾帶來多廣闊、深遠的知性影響,所開拓的視野和思考空間。

今年,由影意志主辦的【香港獨立電影節】將由往年短短兩星期的映期,申延至超過三個月時間,分三個環節進行,首個重點項目,正是「獨立焦點-小川紳介」的六場放映及座談會。我們深信,一場成功的電影節,所成就的絕不應止於眼前回報;常說香港事事過於急進,談成效也就離不開速度,但我們不一定要這樣子,也不需要這樣子。要營造具深度、可延續的創作和賞晰土壤,需時非一朝一夕,那就讓我們放慢來,也放眼於更長遠的、能夠與所有人共享的收成。

就讓我們從小川紳介的遺產開始,不急不躁,一同開展收割的季節。

【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第一環節
獨立焦點-小川紳介
11月7日至11月22日 @ agnes b.電影院


【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以「獨立焦點-小川紳介」作首輪重點環節,將由2011年11 月7日至11月22日,假香港藝術中心 agnes b.電影院選映六套日本國寶級紀錄片導演──小川紳介 (Ogawa Shinsuke,1936-1992) 的作品。

談起小川紳介這個名字,影迷定不會感到陌生,他自60年代開始的「三里塚系列」,直至1986年最後一部長片《牧野村千年物語》,無不是他和拍攝團隊紮根當地、與村民共處多年,甚至自己也親身學會下田以後才最終「收割」得來的成果。其中的拍攝手法、所付出的投入,與及影片由之呈達的紀實風格、人民精神和文化承傳,都是開創先河的示範,亦成為日本以至世界紀錄片史上不容置疑的里程碑。

儘管小川紳介留下了十多部如此彌足珍貴的作品,它們在港的公開放映卻少之有少,最近一次已是1993年的事,其影碟亦從來未有發行,即使是資深影迷也難得一睹。而縱然這些影片所紀錄的是日本三十多年前的社會面貌,其中體現的普遍價值和意義,卻更值得讓我們在此時、此地的社會氛圍下一再細味與申張。是時候讓我們透過小川的電影,配以映後座談,一同思考影像以至生活當中更多的可能性,同時鼓勵影像創作者為社會現況留下更自發、獨立的顯像和探索。

**「獨立焦點-小川紳介」是【香港獨立電影節】首個環節,
與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合作,
其正式片目將於十月頭在 http://www.hkindieff.hk 公佈;
第二、第三環節之詳情亦將陸續公佈,敬請期待!




http://www.hkindieff.hk
http://www.facebook.com/hkindieff

2011年9月2日星期五

影意志覆核申請 - 結果將於下周公佈!

以下為藝發局本周發出的通知:
影意志的覆核申請結果將於下周內公佈!

* 點擊圖片即可細讀內文 *




[影意志活動消息] 9月9日7:30pm @ 灣仔視集 WVA: 左鄰右戲 - 視集中秋天台放映會,請即留座!

視集首次開放天台,與你一同迎月,一同回顧灣仔種種並前膽未來。更請來兩位年輕導演、影意志資深獨立電影人崔允信及灣仔忠實街坊黃秀屏,與眾分享拍攝幕後花絮及地道灣仔故事。


放映會
日期:9/9/2011(五)
時間:7:30pm - 8:45pm
地點:視集天台

分享會
時間:8:45pm - 9:30pm
地點:灣仔視集 1/F

講者包括:
崔允信,資深獨立電影人
鄭得恩,《再會皇后…》導演
《燭火空留──消失了的灣仔殯儀業》團隊成員
黃秀屏,灣仔忠實街坊

影片資料:

《再會皇后…》
香港 / 2010 / 劇情片 / 彩色 / 31分鐘 / 粵語對白及中英文字幕
導演:鄭得恩
九七前後,兒時相識的男女一別,在一個尋常的下午,二人於皇后大道東偶遇,並在大道兩旁的休憩區訴說過去現在和將來,早已互不相干的生命交差相接……

《燭火空留──消失了的灣仔殯儀業》
香港 / 2010 / 紀錄片 / 彩色 / 40分鐘 /粵語對白及中英文字幕
導演:伍偉昌
曾幾何時,灣仔區乃殯儀業蓬勃的地區,當日的殯儀館,如香港和萬國,以至衍生的雲石店、花店、長生店,都曾經集中在灣仔道及天樂里一帶。只是當日的殯儀館或相關行業,今天連絲毫痕跡都已消失在每天走過的大街小巷中。

主辦:灣仔視集
支持機構:影意志

**是次放映的短片由灣仔區議會多元化社區活動撥款資助拍攝,並鳴謝影意志提供放映影碟。

查詢及預約:黃小姐 Ms Wong,9747 1327 / 2891 5900
網址: www.visualarchive.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42579549165648

日常開放:逢星期三至日  4-8pm
地址:灣仔慶雲街5-9 號一樓 1/F
http://maps.google.com/maps?client=gmail&rls=gm&q=5+Hing+Wan+Street&um=1&ie=UTF-8&sa=N&hl=en&tab=wl

[影意志活動消息] 香港獨立影片 @ 第四屆臺北藝穗節 (Taipei Frank Festival)!


第四屆臺北藝穗節
9月9日至9月11日
城中藝術街區

第四屆臺北藝穗節 (Taipei Frank Festival) 將由9月9日至11日,在台北小南門旁邊的「城中藝術街區」以園遊會的方式舉行,總共十個場地從下午1點到晚上10點同時演出,有室內也有戶外,每個節目從一分鐘到一小時不等,而且充滿許許多多的互動演出。

影意志與臺北藝穗節首次合作,為當地觀眾帶來共13套香港長短獨立影片,除了開幕影片《特務之王》(朱嘉逸),還有共11套短片:《反高鐵運動之傳媒透視》(陳浩倫)、《YHA30+香港青年藝術家對談錄》(馬智恆)、《在藍》(許雅舒)、《那年.春夏之後》(盧鎮業)、《氣球》(陳大利)、《河上風光》(曾翠珊)、《鴉食》(尤漢邦)、《在灣仔尋找藝術精靈》(曾嘉晴)、《交叉》(林尚霆)、再會皇后》(鄭得恩)、燭火空留-消失了的灣仔殯儀業》(伍偉昌),和台灣的朋友分享!

更多詳情,請見臺北藝穗節官網:http://taipeifrank.blogspot.com/

2011年9月1日星期四

[影意志活動消息] 第四屆「短路」學生短片創作比賽


第四屆「短路」學生短片創作比賽
創意錄像大收割 
晴天陰天拍攝天
誠徵國內及港澳各大專院校學員一起Farm!

「短路」學生短片創作比賽 鼓勵獨立短片創作,為國內及港澳大學生提供一個短片觀摩交流及可持續發展平台,提高彼此文化素養,鼓勵創意及實驗精神。

報名及交件截止日期:2011年10月31日
頒獎禮:2011年12月

參賽詳情請見:
大賽官方網站:http://www.ckad.stu.edu.cn/sc4/
大賽官方電郵:shortcircuit@stu.edu.cn

主辦:汕頭大學 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

合作夥伴:
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影比賽
影意志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影意志最新藝評報告

影意志昨天終於收到 2010-2011 年度工作的藝發局藝評報告(網站工作),藝評員表示「應給予機會繼續發展」,未知道藝發局的其他評審委員們有否聽取意見呢?



* * 點擊圖片即可細讀內文!* *



[專題訪問] 2011/08/06 香港電台「演藝風流」:從影意志被拒一年資助,看藝發局藝術資助機制

影意志董事局主席鍾德勝及藝術總監崔允信日前接受香港電台錄音節目「演藝風流」專訪,編導曾嘗試邀請藝發局職員一同出席節目。局方以此事正進行上訴​為由拒絕出席,不過最終以書面回應了我們的提問,​以下即為節目的連結、我方的書面提問內容與及藝發局的回答。



2011/08/06 香港電台「演藝風流」:從影意志被拒一年資助,看藝發局藝術資助機制
主持:楊慧儀、區凱聲
嘉賓:影意志董事局主席鍾德勝、藝術總監崔允信
於此重溫節目錄音!


影意志的提問:

1. 能否說明藝發局的宗旨和理念,藝發局會否指引及確保評審員根據這些宗旨去評定藝團的成績。請問影意志停止一年撥款此事是否評審小組的意思,然後你們認為其判斷合理?

2. 一年資助的評審團是如何組成?因為有不少審批員都從未參與一些藝團的活動,藝發局如何肯定他們對每個藝團有足夠的認識並公平地去處理評審工作。

3. 藝發局撥款是涉及公共資源的運用,需要向公眾問責,請問負責任的應是藝發局,評審員還是小組主席?

4. 根據信報的報導,藝發局主導的項目鮮浪潮的經費去年急昇至四百萬,單是放映部份便花了一百八十多萬,差不外是影意志的四年資助,又或是華語紀錄片節的十年經費:而根據鮮浪潮網頁,去年的放映只有二十多場,再加上之後藝術中心和其他場合的放映相信也只是五十多場,請問你們是否認為這五十多場的放映比影意志四年的工作或是十屆華語紀錄片節更有成效呢?

5. 鮮浪潮去年二十多場放映都在 Palace IFC 及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請問是以甚麼型式合作,租場還是合辦分賬?而現在鮮浪潮有多少受薪的工作人員?

6. 鮮浪潮的網頁簡介中並無提及獨立電影,而協助年青人創作的大都是電影工業內的從業員,加上電影發展局也有公共資源投放到協助電影業的發展,藝發局是否應同時擔起造就藝術多元化的責任,去支持不同的聲音,在對影意志削資後,是否有其他對策去平衡現在這個傾斜的狀況?


藝發局回信:

就 閣下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由於影意志已提出覆核申請,在覆核程序尚未完成之前,藝發局不宜就事件公開作出詳細評論,敬請諒解。

藝發局一向都有公開介紹其評審程序,參考同儕評核的精神,藝發局會邀請具專業知識的界內人士擔任審批員,協助評審本局接獲的藝術資助申請。是年度「一年/兩年發展資助」的申請是交由專責評審小組進行評審,評審小組完成評審工作後,將審批建議提交到本局藝術支援委員會,在參考評審小組的評審建議以及考慮本局的財政預算後,作出最後的審批決定。本年度的電影及媒體藝術一/兩年發展資助評審小組由電影及媒體藝術組成員以及審批員組成,本局以抽籤方式決定邀請審批員的先後次序,邀請在過去一年曾參與「一年/兩年發展資助」藝團活動藝評工作的審批員參與評審。

本局一向十分支持本地獨立電影,多年來以「計劃資助」及「多項計劃資助」等形式支持了多項獨立電影創作、教育工作坊及推廣活動,未來亦會繼續這個工作宗旨,本局以「多項計劃資助」支持的計劃包括了過去數年以及即將於2011年11月舉行,由影意志主辦的「香港獨立電影節」。

另外,本局希望借此機會澄清:南華早報於2011年7月17日報導「電影及媒體藝術組2011/12年度一/兩年發展資助」的評審小組成員有麥兆輝先生、莊澄先生及林超賢先生的說法並不正確,上述3位只是本局四十多位電影及媒體藝術組審批員的成員之一,並未有參與是次評審工作。是次評審小組成員包括了舒琪先生、林炳坤先生、邱禮濤先生、吳俊雄博士、馮子昌先生及林萃光先生共6位審批員。

藝發局於2005年首辦「鮮浪潮短片競賽」,旨在發掘本地具潛質的年青電影創作人,為他們提供學習、創作及展示作品的機會與平台,以推動本地電影藝術的發展。為進一步推廣這些年青創作人的作品,擴闊他們的藝術視野,同時促進電影文化交流,特別於2010年起舉辦「鮮浪潮國際短片展」,並向民政事務局的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申請資源,以成其事。

「鮮浪潮國際短片展」的一百八十多萬元預算,並非只用於放映參賽作品及精選海外電影。項目亦包括邀請多位外國導演來港交流,令參賽的年青導演有所裨益;而舉行記者招待會、開幕禮、閉幕暨頒獎禮等,均有助推廣他們的創作。「短片展」透過邀請不同戲院商提交計劃書,最後選定合適戲院舉行放映,同時亦投放資源於宣傳上,令這些非商業的短片作品能更為人認識,同時亦可以吸引更多公眾參與短片放映及電影文化交流活動。

如有關問題,請致電2820 1031與本局傳訊經理曹敏儀小姐聯絡。謝謝!


香港藝術發展局
2011年7月28日

2011年8月8日星期一

[影意志活動消息]《2010灣仔漫遊》免費 DVD、臺北藝穗節

影意志近來除了忙於上訴,當然亦同時進行著各式各樣的推廣和出版工作,最新消息是:

《2010 灣仔漫遊》DVD現已出版,免費派發!


【「2010 灣仔漫遊」短片拍攝資助及DVD出版計劃】由影意志與灣仔區議會及康體事務委員會合辦,早於去年中挑選出四位年青創作者受資助拍攝短片,繼而於本年初辦過為數不少的戶外及戶內免費放映,現在終於製作出DVD,免費派發!歡迎各位來臨影意志工作室 (灣仔 軒尼詩道 365號 富德樓 4樓,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 12pm - 7pm) 到取!

2011年8月5日星期五

藝發局「覆檢委員會」FAQ

影意志被藝發局終止「一年發展資助」一事,由630日影意志對外公佈當天,截至731日,一個月內共收集到361個網上聯署,33份聯書,衷心感謝大家的關心和支持!

影意志已於728日正式向藝發局提出上訴,亦於81日將聯署名單及聯書一同遞交藝發局,要求當局了解事情之於影意志與及香港文化發展的負面影響和其嚴重性。

現在,藝發局將交由其 覆檢委員會(委員名單見此)處理是次上訴,而影意志亦向當局查詢過有關詳情,問題及有關職員的回覆如下:

YEC: 影意志將於728日正式遞交上訴申請。請問覆檢委員會會就著我們的申請作出什麼形式的答覆?
ADC: 正常情況下覆檢委員會會就申請人的覆核申請作出書面回覆。

YEC: 整個上訴還將會有什麼程序?
ADC: 申請人的覆核申請表格及有關文件將由覆檢委員會秘書遞交覆檢委員會審議,若有需要覆檢委員會或會要求申請人就其覆核申請理由提供資料或證據,或邀請申請人出席會議以作更詳細的了解。

YEC: 覆檢委員會將會於什麼時限內作出答覆?
ADC: 覆檢委員會在取得所需資料及證據後,將會根據所得資料作出考慮及議決。覆檢委員會的議決及判決理由將以書面形式回覆申請人。

YEC: 請問覆檢會員會本身的權限為何?他們有權達至怎樣程度的決定?
ADC: 覆檢委員會的職權範圍是根據大會制定的資助準則、覆核程序和其他大會議決的有關政策,審理資助申請及主導性計劃有關資助決定的投訴個案,並代表大會作出最終決定。
 根據藝發局政策,本局可接受以下條件的覆核要求﹕
-          本局只接受在處理申請時,審批程序出現不恰當;或
-          申請被拒是基於資料不正確,而申請者必須在已提交的資料上,證明被拒原因不成立 (獨立的新資料並不接受)
本局並不接受包括下列覆核申請﹕
-          關於藝術評價和藝術判斷的覆核申請;
-          以財政不足為理由的覆核申請;
-          未能提出具體理由的覆核申請。


藝發局對於覆檢委員會的回覆時限,甚至是權限一概含混帶過,令人質疑覆檢機制的可信性,影意志強烈要求一個更公開的覆檢程序,對影意志與及各位關注此事的朋友作出合理交代!

[報導轉載]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Writer's Funding Snub Goes to Court

Written by:  Austin Chiu,  2011/08/05,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riter's Funding Snub Goes to Court
"Arts Council faces third challenge in three months over refusal to grant loan to Hon Man-po to write second part of trilogy......"


** 點擊圖片即可細讀內容!**
** Click the picture above for a bigger view! **


[報導轉載] 經濟日報:獨立精神被揭止?


文:李秀嫻,2011/08/04,經濟日報


** 點擊圖片即可細讀內容!**



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

聯書!

連日來,收到大家的聯書,謝謝各位和影意志一同據理力爭!
請其他未及寫好的朋友們於7月27日或之前將你的個人回應電郵至 info[at]yec.com,
務求我們可以在7月底遞交上訴申請時,一併呈上大家的意見!

聯書邀請  
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發展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影意志剛於2011年6月收到香港藝術發展局 (下稱藝發局) 通知,表示本藝團向藝發局申請的2011-2012年度「一年發展資助」(電影及媒體藝術界別) 五項計劃完全不獲撥款,意味影意志被突然終止各項工作以至基本行政上的資助,對本藝團的營運構成致命打擊的同時,亦讓我們不得不再次強烈質疑藝發局的撥款定位和評審機制。

觀乎藝發局的書面通知 (全文見此),於立論和理據上語焉不詳,而當中唯一清楚表明的指控偏偏存在明顯的事實謬誤,令藝團完全未能了解被拒資的原因之餘,亦強烈反映出評審機制的種種漏洞。影意志已就此事發出公開聯署聲明,當中對是次拒資事件、藝發局的書面解釋作出回應及質問 (全文見此)。

然而,如此千瘡百孔的撥款和評審機制,所影響的遠不止於影意志的營運和發展,亦無疑危害本地藝術之多元發展!因此,我們除已發起網上公開聯署,現誠意邀請各藝團、藝術工作者、文化及教育界人士與及各位關注此事的朋友,一同作出書面回應,字數及書寫形式不限;請於7月27日或之前將你的回應寄至 info[at]yec.com,並註名身分及所屬團體 (如有),我們將於七月底正式申請上訴時,聯同公開聯署名單,與及各位的回應文字一拼遞交,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發展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報導轉載] 獨立電影團體影意志停資事件 「生意失敗」的前世今生

文:黃靜,2011/7/18,信報專題


唐英年否認香港有地產霸權,叫青年人反問自己:「為何我做不到下一個李嘉誠?」如今,記者聽到相似的話:「為何你不能發行《KJ音樂人生》?」

老牌獨立電影團體影意志,去年遭藝發局中止其戲院發行和海外影展工作的撥款,影意志崔允信跟藝發局顧問、電影業內人士理論,闡述自己沒法爭贏《KJ》的發行權。崔即遭反問,對呀,為何影意志吸引不到像《KJ》這樣的奇葩?

今年,藝發局進逼,中止影意志一年發展資助,包括日常營運開支、發行、放映、網站等所有活動,如同「冚檔」。連同2005年被中止撥款的采風,現時已再沒有任何觸及商業發行的獨立電影團體受藝發局發展資助。

此事掀起波瀾。影意志在民間發起聯署聯書,將連同上訴信於本周三呈交藝發局。文化人如胡恩威、陳景輝、ifva創辦人蔡甘銓、獨立電影工作者麥海珊等已加入聯署。而藝發局藝術支援總監韋志菲以忙碌為由拖沓訪問,及後來電拒絕回答補問,表示「要再問評審意見」以及「稍後會回覆崔允信的上訴,我不想回應你,你看崔如何跟媒體說」。

「自己人,即是我們」

藝發局對此舉提出兩個理由。一為「本地獨立電影環境變化很大,藝團似乎未有因環境改變而作出適當調整」,二為近年問題如「藝團所支援對象仍傾向為其董事局成員作品」,有欠改善。崔允信說︰「我們過去三年放映近三十部作品,只有四部是董事局的。」

退一步看,追問影意志支持董事局成員作品的比例未必問對問題。陳嘉上1998年上任藝發局首屆電影及媒體藝術小組主席,主動撮成崔允信、鍾德勝等ifva得獎者成立「影意志」,向藝發局申請資助。同仁組織乃影意志成立基調,亦是小眾藝術界常見的組織形式。影評人張偉雄形容,若說他們總在發行自己人作品,「自己人,即是『我們』」。獨立電影圈就是如此細小。

但藝發局倒認為有擴大之勢。局方回應記者:「近年拍攝科技進步、推廣獨立電影渠道、海外獨立電影展的數量及性質,以及獨立電影創作活動及數量等,本局在去年的『一年發展資助』評審後,已建議影意志須積極發掘新晉導演,以尋求更多不同獨立製作的片源及加強協助獨立影片的發行推廣。」

近年拍片年輕人日多,相關創作與比賽應運而生,「有金有星」的鮮浪潮、政府的創意產業支援、富商基金會辦社區公益短片、獲大企業資助的紀錄片組織以柔和勵志主打新人作品等等……年輕是否等於獨立固然可議,官商投注的財力更可能為「獨立」重新定義,如「產業」、「入行踏腳石」,連社會關懷也甜美正面。張偉雄指,加入的年輕人多了,但鮮有延續發展的道路,又或熱情轉眼消逝。崔允信坦言,他所接觸的青年人,大多沒懷獨立電影創作意識,「有年輕人把毛碟拿上來,可能拍了幾分鐘東西,但碟面已印有『入圍威尼斯』、『入圍奧斯卡』的字樣」。

影意志認為不必在小陽春裏錦上添花,或者正是藝發局指其未能審時度勢之處。崔說︰「熱鬧也不等於多元:分析、批判、偏鋒、不妥協的言志作風已不多見。影碟亦銷售驟降。我覺得這情形下,影意志反而要清醒地倡導獨立精神,讓作品的獨立精神得到最大的深化、發揮。」

多年來堅持獨立的導演在新秀比賽、各種資助中被冷落,如入瓶頸;影意志一直照顧這些導演。他們亦有發行較知性的作品,具分析深度和實驗精神,但吸引不到商業發行;如游靜的《壞孩子》。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游靜直言「如不是影意志,像《壞孩子》這樣非商業的實驗紀錄片,在香港是不可能找到影院放映機會及DVD發行的」。不以線性敍事,跨文化的社會議題關注方式,發行自然困難。莫說商業發行,此片亦被香港國際電影節和華語紀錄片節拒諸門外。「影意志策劃的香港獨立電影節是香港唯一接受《壞孩子》參展的影展。」

生意失敗,終被淘汰?

幾年間愈來愈多電影工業業內人士晉身委員會,業內人士投票者更多,去年電影界「big brother」杜琪峯就政綱一句「製造機會給予年青新一代發展電影及媒體藝術創作」輕易連任電影及媒體藝術小組主席。杜sir主催的鮮浪潮短片比賽正正為電影工業發掘新血。今次參與一年資助評審有七人,已知的有銀都的林炳坤、Digital Magic老闆、影評人舒琪、學者梁款、媒體藝術老師加上導演邱禮濤,業內人士最少有三人。去年「KJ之辯」,據崔氏憶述,邱禮濤忍不住打斷:「這些戲,自己也能生存,何須他們(影意志)用公帑去搞!」

扶助小眾藝術的官方資助機構,愈來愈多業內人士參與評核,究竟是利是弊?今次,影意志也處在這「商業效益」尺度下。邱禮濤說︰「我自2003年加入評審小組,見到小組愈來愈多生意人與業內人士,思維、邏輯語言,亦是商業那套。從他們角度看,影意志發行做得不好。」邱亦同意中止資助影意志。

「劉美君《午夜情》那張碟,就算是大公司,也是往廟街拿去逐間店做發行。但現在的獨立創作人,因為網絡、科技,自行印碟宣傳發行並不困難。」

邱指獨立電影發行的作用應是承擔個人做不來的推廣工作,而影意志似乎補不到這個「位」。崔允信也坦言,影意志成立初期,獨立電影沒人推廣,影意志只要做些基本工作也得到迴響,「那時獨立電影隨時也賣到二千隻碟」。在如今遠離報紙賣廣告的年代,更多人知道獨立電影,亦有新推廣組織成立,影意志面對新的競爭。而2008年影意志和小眾電影橋頭堡百老匯電影中心關係破裂,影意志失去了重要的戲院發行渠道。所有因素合起來,影意志的推廣工作表面上看,難免比起數年前和百老匯合辦亞洲電影節時的「盛勢」失色。

想當年,影意志原先取得資助辦獨立電影節,百老匯提供場地和約片支援,後來百老匯邀來明星名片愈多,偏鋒電影竟在號稱獨立的電影節被邊緣化,崔允信和百老匯理論,「百老匯竟提出繼續用這筆資助搞影節,但影意志只能負責獨立電影部分」。

後來百老匯獨自註冊「亞洲電影節協會有限公司」,奪去了累積了名聲和捧場客的影節名銜。「藝發局資助的電影節如此被商業騎劫,結果一份譴責聲明都沒出過。杜琪峯當時做和事佬,希望私下平息。後來有評審不時要求我們和百老匯修補關係,不然若只能發行百老匯不發行的電影,必然搞差了。」崔允信道。

因為和百老匯斷絕,話題作如《KJ》、《1+1》、《潮爆北京》等的發行權,影意志都輸給由財力強大的安樂支撐、已累積大份額藝術片觀眾的百老匯。影意志隨後夥拍的The Grand影院,在九龍站商場深處,是孤立之地,不易滙聚觀眾,藝發局評審不免視影意志「生意失敗」。獨立電影和影院的合作常出現「不平等條約」,全行皆知。民間、以獨立電影發行為志的影意志年獲僅50萬元發展資助(不計影節等個別資助),如何硬撼財雄勢大的發行院線聯合公司?「和百老匯鬧翻,我們反而逐漸清楚應走的方向:集中支持商業院線沒看上的獨立電影。連藝發局都有個錯覺,市場淘汰的就是差作品,而不去思考市場的不公平。美國的反壟斷法某程度保障獨立發行,院線製作發行不能合而為一。」

新發行回應時勢?

這三年,影意志始嘗試度身訂造一些發行新方式,針對「分眾」。例如開拓九龍城書節、大專放映活動等民間影碟銷售點,他們指一次大學放映的銷售額比連鎖店一個月的成績要好。「戲院發行希望回到藝術中心放映,以非商業場地為基地,口碑好再跟商業院線談。杜sir反對,說梗係去戲院好。」

影意志和百老匯分家後,其主辦的獨立電影節亦獲評審員肯定,「放映交流導賞,領事館贊助投射字幕,從選題、策劃到細節執行,皆具心思」(香港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李焯桃)。影意志也開始着力免費放映、社區拍攝計劃,大專放映,透過討論深化作品傳遞。如城大社工系邀約放映《壞孩子》,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思考他們的「服務對象」——「當我被邀到大專院校放片及與學生交流時,影意志的崔允信甚至全程旁聽。而我更要求《壞孩子》DVD一切扣除開支外的收益將捐作支持非牟利團體進行公眾教育,影意志也一口答應。這些在香港都需要非常的細心、勇氣與視野。」游靜說。崔允信指系方其後再邀請他們放映別的作品。

「他們給人的獨立發行形象始終不強。」邱禮濤說亦看到他們轉型的努力,但評審仍傾向視他們為商業發行者。崔允信希望多年建立的發行渠道仍能發揮作用,也不會排斥市場和公眾的接壤,只是若然認為影意志「獨立」目標有欠明確,是否局方和評審可和影意志多作溝通,讓藝團從「申請文案」的官僚文字遊戲中跳出來,直接向評審釐清方向,又或者局方和藝團合力梳理出不致白費成果的發展走向?「決議前評審跟我們見面,和顏悅色,提示我們的申請並無問題。但結果一分錢不批。藝團和藝發局其實是夥伴關係,怎麼會出現這種溝通情景?」

游靜指出,「如果評審跟藝團對『獨立電影』的理解有出入,應有更廣闊的胸襟去鼓勵更多不同的獨立電影團體發行不同作品,而不是去打壓跟自己不同的聲音。」

電影資助的殘缺地圖

這次事件,表面爭議在於民間和藝發局對獨立電影推廣持不同主張,或以商業的硬尺量度藝團成績。游靜提出:「如果評審跟藝團對『獨立電影』的理解有出入,應有更廣闊的胸襟去鼓勵更多不同的獨立電影團體發行不同作品,而不是去打壓跟自己不同的聲音。」張偉雄則提出事件背後更宏觀但模糊不清的電影資助地圖。

「若果今年再沒任何獨立電影發行受資助,是否無形把此工作推給商業的百老匯?可乘此一問各類資助構成怎樣的支援網絡?好像電影發展基金和藝發局各有分工,前者支持電影工業,後者支持獨立電影。但其實資源不均,欠缺溝通。還有鮮浪潮、Ifva等新人比賽不少,但成熟的獨立導演又好像自生自滅……電影發展局會不會全盤決策思維,重整當中的資源分配?獨立電影未必沒市場價值,這個分法太落後和簡化。但如果要發掘片源、獨立電影上戲院、往海外影展,基本上需要具財力和規模的發行機構才能做到,一如那些商業發行。由一個數十萬元資助的民間機構去做,未必合理。好像加拿大、韓國,都傾出大量資源去成立獨立電影發行組織」。

游靜亦促藝發局放下身段:「與其從上而下、施展威權式的要求個別藝團『因環境改變而作出適當調整』,不如請藝發局有多點自省、自我批判的能力,應本地獨立電影工作者近年大量增多的情況下,審視如何增加撥款資源。」

張偉雄的說法令記者想起曾有傳政府考慮挑選戲院專作獨立電影放映。獨立和商業如何齊跳探戈,膨脹抑萎縮,缺錢抑不愁,在商家玩晒的城市下這流動不居、有待梳解的「獨立」概念,在更「流動」的獨立電影政策並未得到正視和探討。單就影意志停資事件可見,「獨立」繼續模糊,但藝發局一錘定音,其一向要求成熟的藝團公司化、財政自立的「政策」浮面,以定義這片模糊。


以上內文並未包括下列並排的報導 / 圖片,故這裡直接貼上剪報,
click圖即可細讀內文:





2011年7月9日星期六

再談影意志,與及藝發局拒資事件

影意志早前已就藝發局的拒資評審紀錄作出回應和提問,現在,是時候再用上一些篇幅,向大家再一次介紹影意志近年的發展路向和工作。

要談影意志的近況,正好由2008年我們獨力舉行第一屆【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亦即我們和百老滙電影中心「分家」的這一個轉捩點說起。

藝團定位和工作方針

在2008年,影意志因發展理念不同而和百老滙電影中心「分家」,各自「繼續為推動本地電影藝術發展而努力」。自此,我們已重新審視藝團的定位和工作方針:

正當主流發行機構和主流影院的發行考慮,始終由商業價值所壟斷,以票房盈利、人頭計算為先決考慮以至最高目標,影意志當然並不反對主流發行模式,但卻絕不以商業上的成功為依歸。作為一個受公帑資助的藝團,我們的終極目標絕非單單是將影片推上商業影院,而是在拓展推廣平台、盡力接觸更多群眾的同時,首先去肯定那些未受主流認可的獨立電影,繼而確保我們的推行方式能夠將這些獨立電影的價值得到最大發揮,讓獨立影片的聲音、「獨立精神」的價值得以宣揚,著眼於長遠的教育成效;同時平衡本地電影發行向商業傾斜的單元局面,尋求共同發展,達至更健康、多元的生態環境。

當然,工作成效不會一朝一夕就來臨;我們有很多事都要從新開拓,同時也要把已經建立起來的繼續做好。「分家」事件之後,三年過去了,我們的成績也愈見鮮明,有目共睹。

影意志的近年成果

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莫過於去年透過【香港獨立電影節】推介尊卡薩維蒂,而今年則以小川紳介作為焦點導演,繼續與一眾影評人和學者合作,放映和座談並重,讓觀眾有機會於大銀幕上細味這些獨立大師的傑出之作。

然而,影意志的努力,絕不止於投放在電影節。我們自2010年四月起成立了Club YEC,在影意志工作室以至其他場地舉辦免費放映,配合映後的導演/學者討論,拉近觀眾與創作人的距離,大大加強具深度的影片賞析;而今年受藝發局「社區文化藝術深化及推廣計劃」撥款推行的【尋找社區故事:導賞x錄像工作坊】,則由導賞員帶領參加者到過油麻地、菜園村、灣仔等地,認識社區,並透過工作坊引發獨立思考,現正到了參加者創作故事的階段。同時,「公民電影計劃」亦即將展開,希望凝聚一眾對各種社會議題有獨立看法的人,推行集體創作,出產各式各樣的社區短片,開拓市場及藝術電影以外的影像創作,對電影之於日常生活應有的關懷和影響作出肯定。而在銷售影碟方面,我們開拓了新的DVD銷售點,如在九龍城書節、在大學放映活動後以書攤形式擺賣,在工作室舉辦年宵市場等,一律漸見成效,短短幾天的書節,銷售額甚至比一些連鎖零售店一個月的成績還要好,我們亦深信在這些場合推廣影碟,甚至比單靠市面零售店更能接觸到志同道合的觀眾。

此外,影意志亦致力與其他的團體合作,在過去一年間,影意志先為東區文藝協進會協辦了【東區Montage獨立電影節】,作一連串本地獨立長片的回顧放映,同時與灣仔區議會合辦【2010灣仔漫遊】,讓四名年青創作人有機會執導短片,四部短片經過一連串免費社區放映之後,亦即將以非牟利DVD面世。同時,我們亦先後走訪香港教育學院、浸會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港專、城市大學、中文大學、三聯書店、澳門牛房創庫等地方舉行不同形式的放映及獨立電影座談會……

藝發局的盲點

以上種種,除了【香港獨立電影節】、【尋找社區故事】計劃和影碟發行三項工作之外,其他都並非藝發局的資助項目,比如【2010灣仔漫遊】整個計劃就是由灣仔區議會撥款推行的,而【東區Montage獨立電影節】亦有得到東區文藝協進會的撥款支持。即使2011年我們被藝發局削去「影院發行」項目資助,我們仍然跟香港藝術中心舉行了【Playing It Indie】放映及討論會。

然而,若影意志失去「一年發展資助」,連藝團唯一的全職員工、辦工室也驟然失去的話,試問我們又如何在短時間內開源,繼續營運下去?發出聯署聲明差不多一星期,已有觀眾留言表示,單單從影意志的電郵推廣當中已經看見我們的堅持和活動的意義;正當影意志的道路愈走愈清晰,反觀藝發局的「專業」評審,偏偏對此置若罔聞。

其實早在大半年前,影意志已向藝發局職員表示有個別審批員對我們有成見,不接受影意志這個發展方向,當時該職員說服我們毋須花心力去應付這些人事問題,只要做好藝團的事就是了。可惜是次拒資事件告訴我們,努力歸努力,至於評審們看不看見,又有何具體評價?──多年來的工作,就此換來一份語焉不詳而且數據欠奉的拒資通知,讓人墜進五里霧中,同時令人不得不重提大半年前的疑惑:

到底是次拒資,是反映出審批員對我們不夠認識,堅持將所有非藝發局直接資助的工作成果都視若無睹,摒除在評估之外,還是他們根本不認同影意志這種發展方向呢?

2011/7/9




2011年7月8日星期五

影意志:聯書邀請

聯書邀請:請於7月27日或之前寫出你的個人回應!  
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發展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影意志剛於2011年6月收到香港藝術發展局 (下稱藝發局) 通知,表示本藝團向藝發局申請的2011-2012年度「一年發展資助」(電影及媒體藝術界別) 五項計劃完全不獲撥款,意味影意志被突然終止各項工作以至基本行政上的資助,對本藝團的營運構成致命打擊的同時,亦讓我們不得不再次強烈質疑藝發局的撥款定位和評審機制。

觀乎藝發局的書面通知 (全文見此),於立論和理據上語焉不詳,而當中唯一清楚表明的指控偏偏存在明顯的事實謬誤,令藝團完全未能了解被拒資的原因之餘,亦強烈反映出評審機制的種種漏洞。影意志已就此事發出公開聯署聲明,當中對是次拒資事件、藝發局的書面解釋作出回應及質問 (全文見此)。

然而,如此千瘡百孔的撥款和評審機制,所影響的遠不止於影意志的營運和發展,亦無疑危害本地藝術之多元發展!因此,我們除已發起網上公開聯署,現誠意邀請各藝團、藝術工作者、文化及教育界人士與及各位關注此事的朋友,一同作出書面回應,字數及書寫形式不限;請於7月27日或之前將你的回應寄至 info[at]yec.com,並註名身分及所屬團體 (如有),我們將於七月底正式申請上訴時,聯同公開聯署名單,與及各位的回應文字一拼遞交,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發展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2011年7月7日星期四

[報導轉載] 銀幕短打:電影文化中心復興

文:朗天,2011/6/29

香港電影文化界最近發生了兩件事,一喜一悲。喜的是蟄伏多年的電影文化中心(香港)恢復活躍。悲的是一度是獨立電影發行龍頭的「影意志」,竟遭藝術發展局削去一年行政資助。

資深本地影迷都曉得,本地曾出現一個影會文化潮。第一映室、火島電影會、電影文化中心這些名字,曾經伴隨多少人成長?當年沒有影碟、Box set,藝術電影發行也不太發達,要看經典舊片,遠不如今天方便。沒有他們的話,影迷要一睹電影大師傑作,實如置身蜀道。

電影文化中心算是影會中歷史較短的一員,70年代末期成立,經歷了觀影範式轉移(由菲林過渡錄像,再到數碼),90年代末依然在施潔玲、何應豐的主導下,以申請計劃資助的方式舉辦活動,活躍本地文化界;一度更憑「電影神話劇本及短片創作比賽」拿了「(21)世紀初」藝術發展局頒發的優秀藝術推廣獎銀獎。(擊敗他們摘下金獎的,正是當年還未轉型為PIP的劇場組合。)

今天,人人都進入中學搞電影評論工作坊,但當年他們算是先驅。不少影評人都曾是電影文化中心電影教育工作坊的導師。所以聽說他們恢復活躍,並以首映剛揚威康城的《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為標誌活動,無不興奮莫名。另一邊廂卻稍露愁雲。多年來一直得到藝術發展局行政資助的影意志,在七月開始的新財政年度被知會將減去數十萬元的年度資助。由於其頭領崔允信去年七月曾與杜琪爭逐藝發局電影及新媒體界別代表議席,事件頗容易令不明就裡的「局外人」想入非非。

據消息人士稱,影意志削資是跟前年他們和安樂鬧僵「分手」,令亞洲電影節一分為二有關。藝術發展局常自詡追求卓越,也許是有人認為影意志不夠「卓越」,賺得不夠多錢吧。

本文轉載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6/29/OT1106290004.htm

* * *

請即聯署,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http://yingechi.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2011年7月5日星期二

[專題訪問] 香港電台:思潮作動--文明單位

2011/7/4 香港電台:思潮作動--文明單位
主題:「藝術資助」

主持:鄧小樺、胡世傑
嘉賓:崔允信 (影意志創辦人之一、現任影意志藝術總監)

網上重溫!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p=3436&e=145461&d=2011-07-04&m=episode

請即聯署,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http://yingechi.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報導轉載] 杜琪峯捲藝發局撥款風波

文:紀曉風 @ 信報「獨眼新聞」,2011/7/2

香港電影界最近發生了一件不小的事,被譽為「香港獨立電影之父」的崔允信所主持的老牌推廣獨立電影團體「影意志」,最近獲藝發局通知,該團體本年度所有申請資助的項目全數不批,涉款估計數十萬元;影意志眼見遭藝發局「閂水喉」,日前就發起聯署行動,指摘藝發局審批撥款機制黑箱作業,云云。

老紀看過影意志上載的藝發局回覆文本,看來藝發局最不滿影意志的是,對方「所支援的對象仍傾向為其董事局成員作品」;影意志則在網誌反駁稱:「影意志一共為大約30部電影於各種場地籌辦放映及導演分享活動,其中為我方董事局成員執導的作品只有三部」。

查去年一批以「八十後」為主的文藝界活躍分子,曾藉參選藝發局及其轄下各小組委員,希望增加在局內的影響力;當時崔允信就參選電影小組,單挑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峯,結果又一次證明獨立電影從來就代表非主流的少數,落敗而回。如今影意志驟然被閂水喉,就令部分支持獨立電影的圈內人士,將兩者拉在一起聯想。

老紀問過一些有留意今次事件發展的文藝圈中人,她坦言,香港地無論是主流電影或獨立電影業界人士,都各自有其小圈子,雙方之間的交流素來不多,是故那一圈子人士主導撥款機器,自然會較熟悉同一圈中人所交計劃的水平並更易決定是否審批,並不一定會帶有色眼鏡針對其他人等。而今次問題的核心是,一般公眾對香港文藝界的認識及興趣從來不多,要如何確保藝發局撥款更加客觀公平並不容易,然而藝發局平均每年度都會處理過億元公帑。

* * * * * * * * * *

回應:

一) 崔允信是影意志創辦人之一,現為影意志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至於是否「香港獨立電影之父」,我們無意考究;

二) 影意志並未於 6 月 30 日晚上發出的聯署內文「指摘藝發局審批撥款機制黑箱作業」,此文乃為指出藝發局拒絕「一年資助」的書面通知當中之事實謬誤及種種語焉不詳之處。有關全文請見 http://yingechi.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請即聯署,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2011年7月2日星期六

香港藝術公民: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反對電影霸權入侵藝發局
藝發局.無藝術.無發展
!!!

影意志創辦人之一、現任藝術總監 崔允信 
在場派發影意志對於藝發局無理拒絕一年資助的回應

熱愛自由的 影意志創辦人之一、現任主席 鍾德勝


影意志董事局成員:陳序慶 及 曾翠珊




2011年7月1日星期五

[好文重溫] 銀幕短打:亞洲獨立電影節另起爐灶

文:朗天,2008/10/28

第五屆亞洲電影節剛結束,號稱「真正獨立」的「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2008」將在11月15至30日假九龍站圓方商場內的The GRAND戲院舉行。由於亞洲電影節籌備及舉行期間,前四屆的合辦單位影意志和百老匯電影中心發生電影節宗主權誰屬的爭議,令這個影意志「破門出教」另起爐灶舉辦的電影節目多了好幾層意義。

亞洲電影節的前身是由影意志主辦,百老匯電影中心提供場地及相關支援的「點解獨立咁過癮」(2003)。影意志是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的民間藝團,論財力規模實無法與有安樂電影公司作後盾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比擬。第二屆起,亞洲電影節愈搞愈大,聲勢上甚至蓋過己有三十多年歷史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其如何有賴通過安樂發揮的選片/買片功能達致,心水清者早冷暖自知。基於立團的宏揚獨立製作宗旨,影意志一直堅持電影節內要有足夠比例的獨立製作放映,但自去年《色,戒》效應,百老匯電影中心的商業取向宛如亞洲電影節一條不歸路,直接導致今年背著影意志,自行註冊成立香港亞洲電影節協會有限公司,變相攆走影意志,騎劫了整個電影節的主辦權。

由於百老匯電影中心過去建立的形象甚佳,即使作出了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不少影友感情上都不欲/敢表達立場。策略上影意志也沒有高調和對方對抗,而只是透過不同渠道把事情披露、表示不滿及採取積極的措施,把原本打算爭取在本屆亞洲電影節上映的地區獨立作品,以另一個節目形式(即現在的亞洲獨立電影節)安排放映。

另起爐灶的獨立電影節放映三十部作品,規模上變回跟藍空間主辦的InD Panda國際短片節(今年已搞到第四屆)、很有cult味的香港同志影展等相類,且看香港的分眾社群能否支持他們繼續搞下去。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10/28/FA0810280005.htm

[好文重溫] 獨立電影不見了?記藝發局電影與媒體小組座談會

文:周思中,2010/11/10

於九月獲選連位的藝發局電影及媒體小組主席杜sir杜琪琒,剛於十一月九號晚舉辦了一場座談會,找來了一室的本地獨立電影工作者,討論如何發行及推廣獨立電影。

八月底藝發局選舉時,本網訪問了電影及媒體小組的候選人崔允信,他認為杜sir的問題是向電影工業傾斜,而他認為藝發局的本份,卻是在如何支援本地獨立電影的土壤。言猶在耳,若崔允信「向工業傾斜」的說法還是過於抽象,座談會的討論便彷彿為傾斜是甚麼意思,下了一個有趣的註腳。

藝術發展局就是幫忙市場推廣?

有自力辦電影節的與會者指出,精打細算的話,搞電影節和小本發行是可以的,三幾百蚊印海報、逐間場地敲門問放映的可能性、儲錢製dvd或把現成的海外動畫dvd的版權買回來、甚至沒錢就外出打工賺錢來繼續搞等。獅子山下的拼搏精神。也另有與會者談及該機構於內地及台灣搞pitching的經驗,即類似讓制作者與買家碰面招商的活動。先招一大批紀錄片工作者交計劃書,然後再廣邀世界各地的紀錄片買家及投資者,有車水馬龍的展銷場面又有一班熱誠紀錄片工作者的制作,成交!(記者難免想起geoff bowie的the universal clock: the resistance of peter watkins裡提到的mip-tv,即全球電視頻道買家搜購紀錄片的名利場)該機構的代表亦以其近期的一套頗為成功的紀錄片為例,說明發行是否可為,歸根究底就是「質素」。在山寨的掙扎求存及勝者為王的殘酷競爭之間,也有機構比較務實,想方設法找機會,例如與影院合作於長片放映前加映短片,游說航空公司把獨立制作放到航班椅背的頻道裡,開發網上新媒體等,諸如此類。

沒有惡意,但類似的討論,與商業機構的市場推廣部門,為一種未進入市場或市場佔有率低的產品度橋分別並不很大。所以問題就是,藝發局要做的事,是否就是這種任何盈利眼看見有利可圖就插雙腳進去的生意?又或者,推廣本身,除了以人頭或票房或賣出多少隻dvd之外,還有甚麼意思?舉例來說,若航空公司拒絕放映同志主題的電影,這是一個東家唔打打西家的問題,還是推廣本身便是有其社會文化政治維度的事情?關於獨立電影發行的討論,是否更應處理這些問題?該如何處理這些議題?這就回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藝術局認為在電影和媒體範疇裡,該做的是甚麼,和為甚麼?

電影及媒體小組「忘本」

與會的小組顧問舒琪於開場白便說,當有人說香港電影近年似乎有點起色,獨立電影的發行及推廣近年似沒大改善,甚至越來越困難。從藝發局的角度,他們有需要多聽意見,把握現在這種急速變化的生態,以免一直因循,或固守慣例。

但若根據港大比較文學系張美君博士的新著《尋找香港電影的獨立景觀》裡的訪問,電影及媒體小組的問題,或許不是因循。恰恰相反,是忘本。按書裡藝發局電影及媒體小組首任主席陳嘉上的說法,培育及支持獨立電影的發展,正正藝發局增設電影及媒體小組的原因。

雖然都是出於從電影工業發展的考慮,但有別於杜sir「冇分咩獨立唔獨立」及「電影只有分好睇唔好睇」等的斷言,陳嘉上九十年代時認為香港表面上聲勢浩大的電影工業並沒有一個相應的電影文化在背後支撐,工業本身不保證創意,又指電影工業與學術及獨立電影不應割裂。所以他當主席的時候,主動邀請以影像媒體參與社會運動的團體「錄影力量」申請藝發局資助,又促成了發行獨立電影的「影意志」成立,亦鼓勵業界調動資源,協助獨立電影的制作等。以錄影力量的鄭智雄的說法,藝發局「是相當進步的機構」,較少高高在上指點江山的傲慢。換言之,電影及媒體小組,成立之始並不視獨立電影為進入業界的踏腳石,而是視之為需要與業界並存才能構成完整健全電影文化的一部份。

「發展」不能蓋過「獨立」

當然,太初的狀態也只是其中一種狀態,原本的理想和任務不一定要千秋萬世或一成不變。席間崔允信提到獨立電影的發行及推廣有一個大前提兩個大目標:大前提是不能讓「發展」蓋過「獨立」,目標是保護言論自由及多元化;二是建立有深化空間的分眾。這些比較原則性的提法,要麼是席間沒其他與會者跟進或回應,要麼便被熱情不夠或質素不夠等說法被否定掉。

直到有一位與會者,他表示他沒有向藝發局申請資助,也沒有甚麼冤屈困難,但他並不是來聽各位前輩教訓和學在業內生存的道理。進一步他指出,席間當然有許多行內前輩,但他們在當場的身份乃是手執分配公共資源權力的公職人員,連曾蔭權都要裝模作樣搞個「置安心」來針對他所理解的青年房屋問題,但整個討論會卻連甚麼形勢分析及理念原則的討論都沒有。當然最後也是沒回應,杜sir也只得說「唔敢教你做人」和「好多野唔係靠我地就可以做得到」。

記者並沒有一幅很完整的文化政策圖像,不太懂得把這個討論會所突顯的問題,安置在整幅圖像裡。當主席杜sir給自己的任務是「幫小朋友入行」時,這是對電影與媒體小組的性質及功能一個質性的轉變,獨立電影連過渡、踏腳石的資格都沒有了,它根本便是被判為不存在。這不是會一個無需解釋的決定。或者從這角度看問題難免有點中遺老的感覺:彷彿藝發局與藝團之間應是有種光棍齊齊打江山的幻想。但,為何不?

http://www.inmediahk.net/%E7%8D%A8%E7%AB%8B%E9%9B%BB%E5%BD%B1%E4%B8%8D%E8%A6%8B%E4%BA%86%EF%BC%9F-%E8%A8%98%E8%97%9D%E7%99%BC%E5%B1%80%E9%9B%BB%E5%BD%B1%E8%88%87%E5%AA%92%E9%AB%94%E5%B0%8F%E7%B5%84%E5%BA%A7%E8%AB%87%E6%9C%83

藝發局 就 影意志 2011-2012「一年資助」申請之書面回應

* * * 點擊圖片即可讀取放大版本 * * *

註:有朋友以為以上內容經過我方刪減 (畢竟圖片並非A4 size),
但我們肯定回答這裡已是藝發局評審紀錄的全部文字!
如果藝發局尚有其他解釋忘了一同寄出,我們是非常希望一讀的

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

聯署: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註:以下聯署聲明原於6月30日發出,
現於7月8日作出修訂,修訂段落以 * 開首

* * * * * * * * * *  * * * * * 


影意志剛於2011年6月中收到香港藝術發展局 (下稱藝發局) 通知,表示本藝團向藝發局申請的2011-2012年度「一年資助」(電影及媒體藝術界別) 六項計劃完全不獲撥款,意味影意志被突然終止各項工作以至基本行政上的資助,對本藝團的營運構成致命打擊的同時,亦讓我們不得不再次強烈質疑藝發局的撥款定位和評審機制。

影意志──我們的使命和工作

影意志是個早於1997年由本地獨立電影人組成的非牟利藝團,一直致力團結本地獨立電影工作者,並且透過各種渠道如DVD發行、影院發行、「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 / 香港獨立電影節」,以至非收費的Club YEC放映及交流活動,推廣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的獨立電影。

何謂「獨立電影」,往往眾說紛紜,然而影意志所強調的獨立電影,即是那些相對於主流製作的作品──簡言之,這些作品在內容或/和形式上,能夠強調創作者的個人表達、不為霸權聲音、審查制度所左右。唯其如此,方體現出獨立精神和價值。

* 影意志的願景以至多年來的工作目標,乃肯定非主流、非工業創作的價值和意義,為這些影片爭取以賞析、交流質素為先的曝光空間,以鼓勵更多獨立自主的創作、豐富本地愈趨單一的觀影文化為己任。而觀乎藝發局的自我定位,正正是肯定「藝術表達自由」,「促進藝術整體發展,造就多樣化及多元化藝術環境」,以圖「將香港建立成一個充滿動力和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都市」。由此而見,影意志與藝發局在使命和信念方面不謀而合,因此自1997年成立當年至1998兩年間,藝團先後獲藝發局「計劃資助」及「發展資助」,繼而自1999至2010長達十二年,均獲藝發局「一年資助 / 一年發展資助」,一直支持影意志的長遠工作。

影意志對於藝發局拒絕「一年資助」的回應

當影意志在6月17日收到上述削資消息的電話通知,我方立即追問詳細解釋,唯藝發局行政人員表示,正式書面通知有待所有有關的評審委員閱批過後,方可以郵寄通知。6月30日,我方終於收到評審紀錄(內文見此),然而當中所列出的幾項「理由」竟與事實嚴重不符,強烈反映出評審委員對於影意志的近年工作和發展方向毫無認識。

我方現對於評審紀錄的幾項指控作出如下回應:

一) 「藝團所支援的對象仍傾向為其董事局成員作品」

* 影意志從來希望接觸、推廣更多本地獨立製作,合作過受惠過的獨立電影工作者絕不止於藝團的董事局成員。由2008年截至目前,影意志透過影院放映、Club YEC、其他社區放映以至每年的【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 / 香港獨立電影節】一共為65套中、港、澳獨立電影籌辦放映及導演分享活動,其中為我方當時的董事局成員執導的作品只有9部:崔允信的《憂憂愁愁的走了》(2001)、《三條窄路》(2008),鍾德勝的《只愛陌生人》(2005)、《愛到盡》(2008),曾翠珊的《戀人路上》(2008)、陳序慶的《後來》(2009)、黃修平的《當碧咸遇上奧雲》(2004)、陳浩倫的《反高鐵之傳媒透視》(2010),與及由藝發局資助攝制的《「獨立精神」短片》(2009),9名導演當中只有3位當時是董事局成員。

* 影碟發行方面,我方自2007年已推出12張影碟,加上已受去年「一年發展資助」撥款、即將推出的4張影碟,共16套影片當中只有廖劍清的《粵歸緣》(2006)、崔允信的《三條窄路》(2008) 及曾翠珊的《戀人路上》(2008) 三片之導演在影碟推出當時是董事局成員。

影意志曾經公開放映和推出影碟的電影和導演名單,向來有在我方遞交的半年及一年工作報告之中詳細列出。即使評審委員向來難得親身參與我方的活動或者購買影碟,只要曾經閱讀我方的工作報告,根本絕無可能達致評審紀錄所寫的結論。

* 同時,我方亦不認為推行董事局成員的電影作品有何問題。影意志成立以來,一直歡迎關心本地獨立電影發展的人士加入為董事局成員;而我方推行董事局成員出品的影片時,從無任何特別優待,更不會觀乎導演是否董事局成員而造成任何決策上的差別。加上當藝團與其他團體或院校合作推行放映活動時,往往是適合主辦單位的選片要求而提供影片的。如果藝發局如今突然要求藝團減少放映董事局成員作品,或者表明有放映次數上的限制,藝團強烈要求藝發局為此決定作出詳盡解釋。

二) 「評審小組認為近年本地獨立電影環境變化很大,藝團似乎未有因環境改變而作出適當的調整」

影意志認為,獨立電影一種是相對於主流市場的創作和文化,而有見近年本地主流電影工業愈向國內市場傾斜,亦愈難容納非主流聲音,我方推行獨立電影的理念和方法,亦當然與成立之初的那一套大為不同:事實上,自從2008年的「香港亞洲電影節」事件,我方已然肯定深化賞析的必要性,在推行活動時以導演和觀眾的交流為先,方可達致具質素的教育效果,而絕不能單單以受眾人數、活動規模大小作為首要考慮。就此理念,我方在以往與評審委員的三番四次的面見當中,早已不厭其煩表達清楚。

那麼,藝發局所指的「本地獨立電影環境變化很大」此一現象,到底意指為何?行文偏偏再無解釋,藝發局對於本地獨立電影環境作何見解,實在不得而知。

至於「藝團似乎未有因環境改變而作出適當的調整」一句,一來反映出藝發局對我方多次面見解釋,完全充耳不聞,令人極度質疑會見討論的實際功用和成效;二來當中「似乎」一詞亦令人不解,到底藝發局認為影意志的調整和工作取向有多不適當,以致要即時終止我方的「一年資助」?連此一要點都未有解說,這份評審紀錄到底是否希望慘被削資的藝團能夠充分了解委員的看法和決定,然後再就當中的意見繼續辯釋或改善?如果評審紀錄淪為一份敷衍了事的行政文件,如何對本地藝團的發展和檢討有所協助,又如何可能達到藝發局所自稱的工作目標?

三) 「藝團表示已就過往幾年的評審意見作出改善措施,惟評審小組認為成效仍有待彰顯」

回顧近年由藝評員親自參加活動過後所撰寫的藝評報告,對我方工作成效和目標都表持支持,與是次評審紀錄所指的「評審意見」恐怕大有出入。我方不禁要問,那到底藝發局這裡所指的意見為何?過往藝評報告所反映的意見彷彿被一下子推翻,教藝團如何適從?那麼,負責評審「一年資助」的委員到底根據些什麼事實理據去判斷我方的工作成效,以至決定撥款結果?

另一方面,藝發局表示我方曾承諾作出改善措施,更加令人費解,到底此中所談的是哪碼子的評審意見,又是哪樣兒的改善措施呢?如前所述,我方每在面談和工作報告當中都會重申藝團的發展願景,根本不會就藝發局單方面提出的「意見」而承諾「改善」。

面對藝發局如此錯漏百出、千瘡百孔的評審機制,加上個別委員對獨立電影文化視野淺窄,短期即導致如影意志等藝團被無理終止資助,長遠則無疑危害本地藝術的多元發展,實在令人憤怒,亦不得坐視不理!影意志現強烈要求有關評審詳細解釋撥款結果,並且申請上訴,要求重審我方撥款申請,同時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並且要求盡快作出相應之制度檢討及改善!



原文於 2011/6/30 刊出,
於 7月8日 作出部份修訂,修訂段落以 * 開首


* * * * * * * * * * * * * * *